close

      「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」的小小想法

      身為一個國文老師,我真的滿喜歡教授中華文化基本教材,但往往學生總是在我沉溺於「自己講自己爽」的氛圍之中,打開了絕對領域的屏障。

      話說今天講到「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,造次必於是,顛沛必於是」:雖說疾風知勁草,板蕩識忠臣,所謂時窮節乃見,這的確是令人動容的情懷,我想跟學生分享的是,人生往往除了低落之際也有高飛之時,無論何時何地,都時時刻刻秉持著厚道,想當謙謙君子是一輩子的自我修養、身心陶冶,雖不能至,然心嚮往之。(當講到這裡,我能感受到學生沉重的眼皮......)

      「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」雷同於孟子所談論的「大丈夫」層次,要做到「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」,我問了學生哪一個層次比較難做到,老實說,都很難做到,但是硬要比較,到底哪一個體現在真實生活中比較困難?我想經由這樣的思考可以更加了解平時所忽略的人性幽微。

      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的答案,但是我很喜歡歐麗娟教授的說法:富貴不能淫是相對困難的。歐麗娟教授同時也舉了張愛玲〈第一爐香〉裡葛薇龍的例子,從一個至香港求學的純潔女孩,習慣於靡麗生活之後選擇成為交際花的故事。學生真的滿愛聽這個故事的!(前提是我把故事精簡得淺顯易懂。)

      一個人在貧賤之中,因為沒有外在資源的依傍,反而更知道收斂自己;一個人在威脅逼迫之下,更有機會了解自己的堅持與妥協;但是往往富貴生活下的習慣,讓我們容易忽略正在改變中的自己,面對貧賤而移、威武而屈,都是有意識改變自我,唯有富貴的耳濡目染,是不知不覺、悄然無聲,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改變,往往已經是根深柢固的習慣自然了,所以殷憂能道著,功成易德衰,其來有自。艱困的環境有助於砥礪自我,而富貴的環境卻容易失卻本心,所謂「有了富貴,忘了根本」就是這個道理。我只是很感慨:人最可怕的改變是沒有意識的改變,有人終其一生也無法察覺進而自省,更遑論調整了!

      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,造次必於是,顛沛必於是,就先今我們所處的安逸社會,更要提醒自己:富貴必於是。我真的滿喜歡讀與教文化基本教材,往往都是在這些字裡行間,讓我更懂得自身的侷限,提醒自己謙卑的重要,但講到這裡,學生的眼神也隨著葛薇龍的故事說完,進入了夢鄉!今日的文教內容又湮沒在週一平淡日常了......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en 的頭像
    Yen

    雜七雜八的國文教學生活

    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